当前位置:首页 > 敦煌历史

二、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

  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存在。《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了周成王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国的贡献,里面就有大夏、匈奴等国家。《商书伊尹朝献》中也有相关记载,伊尹接受商汤的命令,做四方朝献的法令,让正北方的崆峒、大夏、莎车、代狄、匈奴、月氏、东胡等国以当地特产骆驼、白玉、野马和好的弓箭等作为贡品。同时,从《淮南子》等传世文献来看,早在殷周时期,中原地区就已经有“月氏玉”、“昆仑玉”等西域珍宝。


  西汉初年,汉王朝为了联合大月氏、乌孙对付匈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们所走的线路,后来成为军队、商旅赶赴西域的主要通道,后人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从《汉书?西域传》来看,丝绸之路从长安西行,经陕西、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等地区。具体而言,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而每一段又可分为南中北三段。东段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自敦煌往西,路线又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敦煌都是必经之地,是西域的门户。来往商队、僧侣、使者都要在这里停留,等待政府发放通行证。有的从此留在这里生活,开店设市,有的暂时停留下来,学习语言风俗。《隋书?裴矩传》引用隋朝裴矩《西域图记》序言中一段话来说明敦煌在这条中心大动脉上的重要性:“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在这个辅佐过大将薛世雄收复伊吾、游说过铁勒诸部攻击吐谷浑的“西域万事通”眼中,经营西域的关键在于敦煌。那么,敦煌何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呢?一是因为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是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5丝绸之路


  张骞凿空西域以后,西汉王朝便同西域诸国开始了贸易之路。元狩二年(前121),汉王朝大胜匈奴之后,河西地区便再无匈奴的足迹。汉王朝开始向河西地区迁徙老百姓,屯田安民,垦民闲时则耕田为民,战时则充兵打仗。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贸易之路上建设驿亭,给来往使者和商旅提供粮食酒肉,以至于西域各国纷纷派遣使者来朝,胡商客贩,络绎不绝,出现了“赂遗赠送,万里相奉,殊方异物,万里而至”的繁华胜景。河西四郡俨然成为中西交通大动脉上的贸易城市,而敦煌已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通史上的价值是人所共知的,它给包括敦煌在内的沿边城市  带来的经济的繁荣富庶、文化的交流融通也是难以想象的。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敦煌郡,下辖6县,有11200户,38335口;酒泉郡,下辖9县,有18137户,76726口;张掖郡,下辖10县,有24352户,88731口;武威郡,下辖10县,有17581户,76419口。《后汉书?孔奋传》载,建武年间,只有河西地区没有受到侵扰,很多地方非常富庶,“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当时的敦煌及以西的大都市中,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中原商人和西域商人,如大月氏人、印度人、安息人、罗马人等。跟随商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制造品,尤其是丝织品。根据斯坦因等记载来看,当时敦煌地区不仅流行着中原商品、敦煌本地特产,还有希腊和罗马等国的艺术品。


  魏晋六朝,政局动荡,商业贸易时起时落。黄初三年(222),鄯善、龟兹、于阗各国向曹魏进贡,此后其他各国纷纷入朝。曹魏派军队沿途护送,提供饮食居所,鼓励中西往来贸易。有些胡商为了得到朝廷的照顾,不惜冒充侍子。《三国志?魏书?崔林传》载,龟兹王派遣儿子前来朝觐,朝廷给他的奖赏十分丰厚,并且沿途护送。其他国家纷纷学习效仿,使者络绎不绝。大鸿胪崔林疑心使者当中混杂着商团,人数众多,劳民伤财。于是移书敦煌官员,告之以前朝接待标准对待各国使者。太和年间,仓慈任敦煌太守。当时敦煌大族常常巧取豪夺,阻碍各国贸易。仓慈加以严格管理,推动各国公平贸易,赢得了各国人民的爱戴。他逝世之后,西域各国发丧,立祠拜祭。


  此时,波斯王朝和中原王朝互通有无。波斯王多次派遣使节来到中国,中国皇帝也曾遣送使节赠以厚礼。一般认为,公元4到7世纪,凉州以西(含敦煌)曾经允许西域货币流通,“丝绸之路”其实也是一条“白银之路”。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有拜占庭“金币”、萨珊波斯“银币”以及粟特“银币”等,1988年11月莫高窟北区B222窟发现的一枚波斯银币证实了这个论断。


  内部绝密传真澳门传真图片


  1—7莫高窟北区B113窟发现的西夏铁币

  内部绝密传真澳门传真图片


  1—7—1西夏铁币“天盛元宝”

  内部绝密传真澳门传真图片
  1—7—2西夏铁币“乾祐元宝”


  隋唐河西地区商业发达,贸易兴盛。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609),隋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彻底地打通了丝绸之路。这一年,隋炀帝为了威服海内,大力推动中原地区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当时负责西域事务的吏部侍郎裴矩曾多次举办各国互市,邀请各国国王、重臣、使节、商人来到张掖、中原地区参观。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派裴矩主持“互市”,利用各国商队结交使者、大臣,调查搜集西域44国的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详实资料,编辑成书,并绘有地图。隋炀帝受到了触动,次年即派宇文恺召集能工巧匠,制造西巡行宫。大业五年(609)三月,隋王朝派大军40万对吐谷浑作战,获得大胜,扫清了西巡的障碍。六月十一日,隋炀帝一行抵达张掖,在山丹焉支山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十七日,隋炀帝接见了高昌王鞠伯牙、伊吾吐屯设等27国使臣,并在古丝路道上陈列歌舞、焚香奏乐,让武威、张掖十几万士女夹道欢迎,27国使臣贡献千里之地。此后数日,隋炀帝又设置四郡、奏九部国乐、演“鱼龙漫延”之舞、登焉支山顶参天禅地,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史无前例。这次万国展览会,促进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


  除了张掖,凉州(武威)亦是当时的大都市。据记载唐代玄奘法师西行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来看,“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不仅如此,很多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描写了凉州盛世的景象。有的诗人以凉州人口之多写凉州和平安定,如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云:“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有的诗人以来往不绝的商队写凉州贸易之盛,如张籍《凉州词》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有的诗人以灯红酒绿写凉州之繁华,如元稹《西凉伎》云:“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如果说汉代的敦煌军事战略地位远重于商业地位的话,那么唐代的敦煌则无疑是一大都会了。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敦煌旧领二县,有4265户,16250口。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很多客居此地的外地商人,如吐蕃人、粟特人、于阗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敦煌、吐鲁番遗书中称其为“兴生胡”。这些人中以粟特人居多,由敦煌遗书P.3559号《天宝十载敦煌县差科簿》来看,其中很多人是客居敦煌的粟特人。这些外地商人,在敦煌皆有固定的聚集地。斯坦因在中国考察时,曾在西北长城烽燧遗址找到一件粟特人写给康国商人的书信。他说,当时的敦煌、酒泉、武威、洛阳等城市,皆有粟特人的聚集地,其中,仅敦煌的粟特人就有100多户。敦煌遗书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叙述沙州地方史地事,其中记载有“石城镇”,当时是康国商人居住的地方。敦煌安家庄、康家庄等,是粟特人居住的地方;鄯家庄,是鄯善人居住的地方;龙家庄,是焉耆人居住的地方。此外,敦煌西北处还有一个小镇名“兴胡泊”,也是外来商人的聚集地。


  隋唐五代时,敦煌村镇相连,店铺林立,甚为繁华。敦煌遗书P.2612号背面《儿郎伟》就记载了敦煌店铺林立、贸易繁荣的场景。莫高窟第296窟壁画中便有描绘中原商人和外地商队交易的场面。第323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虽然描绘的是西汉时事,但是一般认为这幅壁画是初唐作品,画面介绍了贸易对敦煌及周边城镇的影响。第61窟壁画“五台山图”虽然所画内容为河东道、河北道城镇的繁华贸易,但画家匠人无疑是以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城镇为参考对象进行描绘的。不仅如此,唐代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


  
  1—8莫高窟第323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除了商人外,还有各个国家的使团。据敦煌遗书P.3569号背面《光启三年四月官酒户龙粉堆牒并判词》可知,光启三年(887)二月到四月间,归义军衙门接待了西州、凉州、肃州、回鹘等众多使团。有的使团是各个国家贸易的代表,出使的目的就是加强贸易交流。P.3552号《儿郎伟》曰:“西州上拱(贡)宝马,焉祁(耆)送纳金钱”。为了迎接和招待这些使团,各个城镇设有大小不等的众多驿站。据《沙洲图经》记载,仅敦煌周围就有清泉、白亭、阶亭、双泉、悬泉、黄谷等21个。


  然而,在敦煌进行贸易的商品都是当地生产的吗?当然不是。敦煌地区能够交易和进贡的土特产并没有多少,很多都是进口商品。据敦煌遗书来看,当时敦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主要有产于中亚和龟兹的胡粉、金青,从西域进口的水银,由西州、波斯和吐蕃等进口的棉布,还有从朝鲜、粟特、拜占庭进口的锦缎,以及各种铁器、兵器、银器、玉器、珊瑚、玛瑙、琥珀、药材、瓜果、香料、葡萄酒、丝织品、毛织品等。


  宋景佑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敦煌先后被党项羌和蒙古族占领。此后,随着海上贸易之路的发展,西北丝绸之路渐渐衰落。敦煌,渐渐丧失了它作为中西交通大动脉的咽喉要塞和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明清闭关之后,敦煌渐渐被世人淡忘。然而,回首一千五百年前,隋唐五代时的敦煌已经具备国际大都会的条件和地位,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记住了这个风华绝代的沙漠绿洲。

 

 

 

 


上一篇:三、古代文化的融合汇聚 下一篇:一、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

陇ICP备19004175号-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