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辉煌灿烂的莫高窟

今朝结良缘:敦煌壁画里的纸短情长

  敦煌石窟壁画中保存有46幅婚嫁图,其中盛唐9幅,中唐17幅,晚唐9幅,五代6幅,宋代4幅,西夏1幅。敦煌地理位置特殊,各民族杂居,所以敦煌的婚俗既有汉文化的本原,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既有中原之风,亦有边地之俗;既有对六礼的遵循,又有对六礼的变异;既有礼仪的一面,又有浓郁的乡土情味和生活气息;既能看到中古婚俗的概貌,又可窥见上古婚俗的奇异之风。

 书仪吸收古礼朝仪,从书仪的婚礼中,既可以看到古六礼精神和具体程序中士族家法的延续,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与古经、正礼不合的婚俗内容。

互拜成礼 莫高窟第148窟南壁 盛唐



  聘娶婚是我国正统的直接受六礼传统的婚礼。聘娶婚有四点是不可或缺的:媒妁之言、财币之礼、父母之命、女子出嫁。聘娶婚以六礼为指,六礼是指聘娶婚必须履行的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对六礼繁文缛节的简化和变通,如六礼规定婚礼不用乐,但人情所致,喜怒哀乐出乎自然,非礼仪之制所能禁。因此汉宣帝就曾下诏,认为婚礼不贺、不用乐是一种苛政。魏晋时婚礼已有庆贺行乐的活动。北宋时唐后主同意婚礼“固请用乐”。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都是贺客满堂、乐舞齐作的欢乐景象。


 


  另一方面是婚礼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融入了较多的民俗内容,显得生动活泼,易为群众所接受。如唐代婚礼出现的催妆、女坐马鞍、百子帐、障车等。


女坐马鞍 莫高窟第25窟东披 宋代



  其中女坐马鞍是当新郎隔着屏风抛雁时,“令女坐马鞍上”,这种特殊的婚俗很明显是直接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离不开鞍马,妇女也同样崇尚乘骑。但为什么汉族又会吸纳马鞍之俗呢?这是以汉语的谐音来取其吉祥之义。女坐马鞍正寄托着人们希望婚后的人生道路平安相度。此俗发展到宋代,其含义就更为明显,婚礼中有两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即马鞍和秤新娘要骑着马跨越青草及秤,甚至连皇帝纳后也要“置鞍于道,后过其上”。秤与鞍从汉字来分析,取其右半,正好是“平安”。莫高窟宋代第25窟的婚嫁图中,在拜堂成礼时,新娘的脚下就绘有马鞍一副。


  此外,共入青庐也是婚俗中的一项。青庐就是少数民族的穹庐,俗称毡帐,婚礼时以青布幔围成小穹庐,谓之青庐。青庐之俗早在东汉时已有记载,《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曹操的故事,说其年少时,与袁绍去观看婚礼,潜入主人园中,到晚上就大喊:“有偷儿贼!”惊动大家出来看望,二人趁机入青庐将新娘劫走。


 
  为什么婚礼要用青庐呢?一方面是避煞的需要,西汉时已有三煞之说,三煞是指青羊、乌鸡、青牛之神,婚礼时三煞在门,所以新人不得入内。这就必须有一个缓冲的处所,青庐是比较理想的地方,既有房屋的感觉,又不入家门;既完成了婚礼,又避免了与凶神相遇,可谓两全其美。另一方面是取青庐的吉祥之义,青庐的内壁是用柳枝或其他枝条卷作圈,用绳相互交络连锁而成,可开可合,能自由搬迁移动,是一种行屋。正由于需用较多的树枝,所以又称百枝帐,口头谐音讹为百子帐,这一名字符合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所以婚礼用之。在婚嫁图中可看到一座座圆顶青庐,庐内壁枝木纵横交错,清晰可见。
  拜堂成礼后,新婚夫妇共入青庐,在青庐中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同牢合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由侍者端上同牢盘,新婚夫妇在青庐内共一牲牢而食。牲牢不得分开,象征性地吃三口,表示新婚夫妇共同生活的开始。接着是合卺,即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但这种酒器比较特别,卺是半边瓢,一个干葫芦剖分为二,新婚夫妇各执一片而饮。葫芦古称瓠,婚礼用瓠瓢,首先表示夫妻二人同为一体;其次瓠有苦味,用之以饮,喻夫妇当同甘共苦;瓠又是八音之一,笙竽用之,比喻夫妻琴瑟和谐。合卺时由两名童子捧盘而上,名曰“卺童”。如无瓠瓢,可用金银酒杯代替,但需用五色线系足连之,以示合体相连之意。



上一篇:二、西千佛洞、榆林窟 下一篇:没有了!

陇ICP备19004175号-3 甘公网安备62098202000026号